為認真貫徹全市安全生產(chǎn)會議精神,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關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近日,忻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全市部署開展農用車違法載人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強化路面巡邏管控、源頭清查報廢車輛、嚴格戶籍牌證管理、推進風險等級防控、精準宣傳提示預警等一系列措施,堅決防范農用車違法載人群死群傷交通事故,持續(xù)鞏固近年來農用車違法載人整治成效。
一是強化路面查處針對性。緊密結合農村生產(chǎn)生活特點,強化農用車違法載人針對性查處。嚴查集中搭載參與殯葬、婚慶活動人員、務工務農人員、進山采摘人員及無證駕駛特別是“群老群幼”乘車出行。
二是推動清理報廢三輪汽車。各大隊梳理已注冊登記且達到強制報廢期但未報廢的三輪汽車底數(shù),組織開展路面+源頭集中清查,依法收繳,強制報廢。
三是提升三輪汽車安全技術檢驗率。會同市場監(jiān)管、生態(tài)環(huán)境部門綜合評估,鼓勵有條件的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升級三輪汽車安全技術檢驗設備,提升檢驗能力,進一步提高三輪汽車檢驗率。
四是嚴格無牌三輪機動車管理。對無牌三輪機動車采取噴涂編碼的方式把車輛具體到鄉(xiāng)鎮(zhèn)、村、人,為開展違法整治、事故處理、視頻巡查、溯源治理、分級分類管理等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機動車登記下鄉(xiāng)服務,為農村群眾辦理三輪機動車登記業(yè)務提供便利。
五是大力推進分級分類管理。緊密結合《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風險分級分類管理規(guī)范》,對違法載人問題多發(fā)的行政村要及時動態(tài)調高其風險等級,升級相應分類管理措施,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事故。
六是強化精準宣傳教育和提示警示。突出“一老一小”、務農務工等重點群體,突出農事活動高峰期、婚喪嫁娶等重要節(jié)點,運用農村大喇叭、陣地宣傳等方式,教育引導農村群眾提升交通安全意識和出行規(guī)則意識。
農用三輪車為何不能違法載人?下面這些危害要明白!
危害一 安全性能較差
農用三輪車的車輛轉向、制動等安全部件安全性能普遍較差,在違法載人或裝載貨物的情況下,由于重量增大、重心增高等方面的原因,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車輛難以控制,可能會出現(xiàn)車毀人亡的惡性事故。
危害二 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
農用三輪車在行駛時,由于車速比普通自行車、行人要快得多,車輛穩(wěn)定性差,極易發(fā)生刮擦、跑偏、側翻而導致發(fā)生事故;在路上不按規(guī)定車道行駛,亂停亂放、隨意變道、拐彎掉頭、亂闖紅燈等各種交通違法行為普遍存在。
危害三 駕駛人安全意識淡薄
駕駛人員大多沒經(jīng)過正規(guī)的駕駛技能和交通安全知識培訓,交通安全意識較為淡薄。特別是在搭載乘客時,對路面可能出現(xiàn)的險情判斷不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事故發(fā)生的能力較差。
危害四 事故賠償責任難承擔
農用車大都沒有辦理保險,一旦發(fā)生事故,車主很難承擔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乘坐人無法得到應有的賠償。萬一在農用車上“出事”了,大多數(shù)乘車人極有可能是“啞巴吃黃連”。
忻州公安交警提示
? 農用車、拖拉機、電動三輪車嚴禁載人。
? 三輪車駕駛人應當正確佩戴安全頭盔。
? 三輪車在國省道、縣鄉(xiāng)道路行駛時,要注意觀察,減速慢行。上道路后,要沿道路右側通行,切勿在道路中間行駛、逆向行駛,更不能隨意穿行、搶行、闖紅燈。
(責任編輯:蔡文斌)